今天上課時,道長提到四大茶。
1.魚池的阿薩姆紅茶(日月潭紅茶)
2.阿里山的珠露
3.石碇的東方美人茶(椪風茶)
4.(忘記了..= =)
所以了一下資料,礙於時間的關係(我想睡了...),就先找一點,以後再慢慢補嘍!(天曉得會捕到什麼時候.....~"~)
1.魚池的阿薩姆紅茶
台灣較早的茶葉記載大約是清康熙36年(西元1697年)郁永河所著之「番境補遺」中記載在水沙連(今埔里、魚池一帶)山區有丈高的野生茶,漢人利用焙製茶葉。康熙56年(西元1717年)之諸羅縣志:「水沙連內山,茶甚夥,味別、色綠如松蘿:山谷深峻,性嚴冷,能卻暑消漲,然路險,又畏生番,故漢人不敢入採!」。據雍正元年(西元1723年)首任巡台御史黃叔璥,在《臺海使搓錄》之赤崁筆談:「水沙連茶在深山中,眾木蔽虧,霧靈濛密,晨曦晚照,總不能及,色綠如松蘿,性極寒,療熱症最效,每年通事與各番議明,入山培製。」。雖然水沙連地區涵蓋埔里及鹿谷等地。但這裡所寫的水沙連應該不是現在的茶鄉竹山、鹿谷,而是指魚池鄉、日月潭一帶所產的紅茶。因為在時間上以及前文所述的「路險」、「畏生番」之說,應該可推論所指的水沙連內山是指魚池、日月潭一帶,而所謂的水沙連茶應該是魚池地區所產的紅茶。
而台灣開始有規模製造紅茶是在日本統治台灣以後,最初主要是為了供給日本本國需要。1903年台灣總督府在今桃園埔心設立製茶試驗場,開始試製紅茶,1906年開始生產,並在1908年輸出到土耳其、俄國。1910年日本台灣茶株式會社成立,以製造紅茶為主,輸出俄國。1918年該公司發生財政困難、經營不良,被台灣拓殖製茶株式會社合併,該公司雖擴大紅茶之生產,卻因製造技術欠佳,品質不好,不受歡迎。直到1928年三井合名會社設置新式機械製茶廠,極力發展紅茶,台灣紅茶才逐漸發達起來。台灣早期以栽種小葉種紅茶為主,日據時期日本人為了發展台灣的茶葉,將小葉品種紅茶送到英國倫敦的茶葉拍賣場去品嚐,得到的評價是;茶葉很香,因而贏得「台灣香」美名,但茶葉的濃度滋味不夠,是美中不足之處。
日本人於是在一九二五年十二月,從印度引進不同品種的大葉種阿薩姆紅茶,在南投縣的蓮華池育種後,分別在埔里、水里、魚池等地區試種,結果發現日月潭高溫多濕,終年雨量多,濕度大,年平均雨量二千九百公釐,濕度85%,年均溫攝氏19.7°C。氣壓88.7 毫米汞柱,日照時間年總計一千六百七十個小時。有東西南北四向坡度、海拔七百公尺到一千公尺,栽培環境與印度阿薩姆茶區相仿,試種的效果最好,茶色紅艷,味道醇厚,送到倫敦茶葉拍賣市場,得到很高的評價,也是日本官員拿來送給高官達貴的頂級茶品,甚至是天皇御用的貢品。從此開啟了日月潭栽種阿薩姆紅茶的先河。造成日月潭地區成為台灣唯一的阿薩姆紅茶產地。台灣總督府也在日月潭設立紅茶試驗所,開始有計劃的推展台灣阿薩姆紅茶之生產。之後,日本許多茶業公司即前來投資開拓阿薩姆種茶園,並設新式紅茶製造工廠。一九三三年又有東邦紅茶株式會社郭少三氏自緬甸清邁叢林山區攜回優良紅茶品種禪種,種植於埔里,設立禪種茶園,生產禪種紅茶。
1940年代末期曾有過一段輝煌的歷史,當時外銷出口量曾高達七千餘公噸,紅茶當時是南投魚池、埔里地區最興盛的產業。
http://www.sunmoonlake.com.tw/history.htm
2.阿里山的珠露
位於嘉義縣竹崎鄉阿里山公路沿線一帶的石棹茶區所栽種的茶樹,相傳始於100年前,由大陸精選優良品種「小種仔」,移至台南府,委由打貓東頂保(今嘉義、雲林二縣東邊)保長吳氏,在海拔1100公尺高山翠嶺的梅山鄉瑞峰、外寮、生毛樹等地試種成功,而後,再引進至竹崎鄉石棹地區海拔1300公尺的山坡地栽植。當時,發現此地很適合種植高品質的茶樹,原因有三:(1)高海拔,低氣溫,日夜溫差大,有10~15度差距。(2)四季如春,氣候涼爽,雲霧籠罩,雨露滋養。(3)土壤屬砂質赤土,最適合茶樹生長需要。
一般茶區的天時、地利、人和,很難齊全;石棹茶區得天獨厚,樣樣皆備,因而得以種出高品質的茶樹。
石棹茶區大面積種茶,始於民國69年初,引進軟枝烏龍(又名「青心烏龍」)試種成功,再推廣種植,目前茶區面積約250公頃。由於產量不斷增加,為建立消費者與生產者之間的合理價格,石棹茶區的茶農們共同籌組成立「茶葉產銷班」,以維護茶區形象與信譽為最大目標,一心一意做好品質,力求產銷一元化。
石棹茶區位於嘉義縣竹崎鄉,即阿里山公路(台18號省道)47K至53K處,海拔1200公尺至1600公尺之間的山坡地。此處是玉山國家公園的邊緣,村莊所在又是南部聞名的曾文溪、八掌溪兩大溪流上游的分水嶺,背靠中央山脈主峰玉山,遙望南部各縣山區連綿不斷的山巒,有如屏風為障;西南則是一望無際遼闊如穀倉的嘉南平原,的確是人間仙境。民國76年,前副總統謝東閔先生至此巡視,十分欣賞此地的千峰萬巒,山明水秀,終年雲霧籠罩,氣候涼爽怡人,而所生產調製的茶葉,品質優異,香氣濃郁,滋味甘醇,特命名為「阿里山珠露茶」。
石棹「阿里山珠露茶」之特色,在於完全手採軟嫩茶菁,焙製方法獨特。茶葉外觀呈翠綠半球狀,茶湯蜜綠色;入口即有一股高山茶特有的幽雅香氣,與清純甘潤的滋味;滿口含芳,喉韻無窮,常飲能促進新陳代謝,提神解勞,讓生活充滿高雅的情境與氛圍。
http://wtea.myweb.hinet.net/
3.石碇的東方美人茶(椪風茶)
石碇處台灣東北部,境內氣侯溫和,空氣濕潤涼爽,雨量充沛均勻,土壤深厚富含有機質,處處丘陵,良好的天然環境,極適於茶樹的生長及蘊育出高品質的香氣與味道。清朝嘉慶年間,柯朝氏自福建省武夷山引入茶種,種植於魚桀魚,植茶昔日石碇山中的茶農挑到西街集順廟埕販賣的茶被茶商收購後,運至大稻埕精製,再透過洋行外銷英、美。當時石碇人採新葉末端尖葉製茶,歐洲人很喜歡茶葉,泡水後豎立水中如花朵般的模樣,將之比擬為體態玲瓏的東方女子,且外觀呈現白、紅、黃、綠、褐五色,於是暱稱為「東方美人茶」,具有果香與軟甜的蜜香。
http://www.whies.tpc.edu.tw/~whies14/newfile8.html
4.(忘記了..= =)
我想起來再補........
ㄚ.....
今天耗費不少力氣打球.....
睡覺睡覺....
- Mar 26 Mon 2007 21:58
茶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
發表留言